隨著奧巴馬“登基”華盛頓,近幾年火遍全球的黑人文化終于輝煌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。從NBA橫占中國市場,到泰格伍茲榮膺全球體壇首富,再到漢密爾頓稱霸F1車壇,而黑人散漫自由的音樂風格(諸如rock-blues、嘻哈音樂、美國鄉(xiāng)村音樂等)早在二十幾年前就征服了全世界青少年的耳朵和心靈。黑人分布在全世界各個國家,傳統(tǒng)黑非洲國家沒有將這種軟實力變成發(fā)展的動力;相反,這個種族到達外國以后卻能量大發(fā),促進了那個國家和她自身的雙重發(fā)展和進步。
黑人文化之所以火爆,有其內(nèi)在的魅力和必然的理由。
第一,黑人文化的草根性(抑或山寨性)是獨一無二的。07年的流行詞是草根,08年則是山寨。無論叫什么,其核心意思,用毛主席的話來說,就是從群眾中來,到群眾中去。英國的紳士文化,法國的沙龍文化,意大利的拉丁文化其原動力都是貴族的推動和支持。中國的漢唐文化也是如此,陽春白雪的那一套,官方吹捧,民間卻沒幾個買帳的。這就是郭德綱火透了頂,央視春晚卻拒不理睬的奧秘,因為郭德綱借鑒了黑人文化的精髓。原始黑人都能歌善舞,部落文化的核心和主要內(nèi)容是祭祀和狩獵,收成之后,成員們便開始張牙舞爪、涂脂抹粉、只掛幾絲、瘋狂縱情地歡舞和雀躍,這就是我們至今還能在某些反映非洲土著風情的節(jié)目上看到的一幕。不要笑話,這是黑人文化的源頭,現(xiàn)在的hi-hop和球場上的暴扣、狂突就是那些表演派生出來的。正因為這樣的表演極具觀賞性、抒情性和可接受性、易模仿性,所以才會大受百姓喜歡,深深扎根于人民中間并被發(fā)揚光大。
第二,黑人文化的融合性和適應力特別強,卻沒有侵略性。當黑人們來到一個陌生地方,他們適應新生活環(huán)境的速度非常驚人。黑人們樂觀、隨性的風格感染著其他人,他們并沒有同化別人的企圖,他們自己的東西也沒被旁人異化。他們只是自然而然地釋放著他們自己身上的活力和魅力、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內(nèi)涵,而這些玩意兒想不到竟被異族人輕而易舉地接受了。進入而不排斥,順應而不拒絕,是共生共融而不是非此即彼、魚死網(wǎng)破。這是黑人文化“入侵”成功的原因。我覺得r-b音樂,NBA籃球都是最流行的黑人文化的優(yōu)秀代表。
第三,黑人文化的野性充分表明這是一種本色文化。質(zhì)樸的藝術(shù)是最貼近人心的藝術(shù),裝腔作勢的所謂高雅只是曇花一現(xiàn)而已。黑人舞蹈最最放松和自如的,黑人打球是最最野蠻和“仿生”的,黑人說話也是最沒遮攔和防衛(wèi)的,黑人的性情是最隨性和開放的,黑人做事也是最沒有計劃和規(guī)律的。黑人比白人更接近原始人而疏遠文明人,也許這用在藝術(shù)上會使藝術(shù)更有生命力和感召力,用在政治和經(jīng)濟上則可能遭殃。所以,非洲人窮并開心著,肯尼亞全國放假僅為祝福同宗外國人奧巴馬。可也有將黑人的天然無邪和白人的有板有眼結(jié)合得天衣無縫的人,這樣的人魅力無窮,會贏得全世界各種族人的喜歡。這個人是科比布萊恩特,是非國大領袖曼德拉,是泰格伍茲,是漢密爾頓,是球王貝利,是法國網(wǎng)球選手特松加,是美國新科總統(tǒng)巴拉克奧巴馬。
第四,黑人文化的橫行得益于種族主義的日漸老去。在林肯頒布廢除奴隸制的法案以后,在馬拉路德金發(fā)動了一場又一場的民權(quán)運動以后,在南非去除種族隔離制度以后,黑人的社會地位大為提高。以至于黑人女主持奧普拉溫弗瑞成了美國最有錢的女人,以至于奧巴馬的夫人米歇爾成了時尚界的標桿,以至于黑人郝歌成了中國選秀節(jié)目的亞軍……黑人文化自此被廣為推崇和升華,成為主流為時不遠。
第五,黑人文化與商業(yè)文化合流的很好。當唱片業(yè)急需新鮮元素提振市場時,R-B和搖滾布魯斯趁虛而入;當運動場上只有陽剛沒有技巧時,喬丹和一大幫非洲足球明星誕生了;當好萊塢欠缺喜劇人氣時,好多黑人搞笑天王來捧場了……與商業(yè)文化的合二為一,黑人明星們未償是賺錢最多的人,但卻實實在在地推銷了黑人這個文化品牌。